斜方肌“下部”特别强壮的人,在背部会产生一个性感的飞鱼造型。
它要比人鱼线和马甲线更难练。
大部分人的飞鱼线都很弱!
现实里,人们完全忽视了斜方肌下部。直到他们受伤以后才意识到这部分肌肉有多么重要。
事实证明,斜方肌下部是很难被训练到位的。
斜方肌下部总是被我们遗忘的原因有:
1.你无法从镜中看见它们。
2.即使你穿着紧身衣,也很难凸显这部分肌肉的轮廓。
3.你简单无脑地不理解它的重要性。
人体斜方肌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部分——斜方肌上部、斜方肌中部、斜方肌下部。(与它们的羽状角度有关)
整个红色部分都是斜方肌,而不仅仅是你脖子两侧斜方肌上部那一点。
斜方肌下部的重要功能是“下压”肩胛骨,将它控制在正确的位置上。
大部分人,由于斜方肌上部过于活跃(紧张),斜方肌下部通常显得松软无力。这就导致了肩胛骨的不稳定。
以卧推为例,动作过程中需要肩胛骨有能力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,否则不光导致卧推力量下降,而且受伤风险倍增。
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运动能力,我们需要学会激活斜方肌下部,让压肩胛骨处于稳定状态。
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斜方肌下部在哪里,更不用说激活和强化它们了。
你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是幸运的,我会向你罗列一些未曾见过的特殊强化方法。
激活练习
对初学者或有肩膀疼痛的人来说。其实比较容易的动作是站立(或坐着)靠墙的“肩胛骨滑动”。
肩胛骨滑动
试着在动作的最低点,将你的手肘往下拉,并使劲下沉肩胛骨。
一旦你能够掌握靠墙动作,就意味着是时候尝试俯卧的“Y型后划”了。把脸朝下躺在瑜伽垫或瑜伽床上,双臂伸直,指向10点钟和2点钟方向。大拇指应该竖直向上。
---你需要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沉肩,把脖子露出来,而不是在耸肩状态下做动作。
---如果你感觉手臂伸直很困难,你可以稍微弯曲手肘做动作。
---关键是你不要太关注手臂和三角肌的运动,而应该集中感受肩胛骨的活动。
你也可以,趴在上斜卧推凳上,使用很轻的哑铃来做(比如2公斤以下)。
但我们永远不可能用大重量来做这个动作,这里的重点是学会募集斜方肌下部肌肉,你第一步是要感受到它的存在。
力量渐进
我们都知道,引体向上是个很好的练习,而且这种垂直向下拉的动作对于发展斜方肌下部是很有好处的。
不幸的是,当我们的斜方肌下部力量还不足时,引体过程更多使用的是背阔肌和大圆肌的力量。没法真正训练到斜方肌下部。
等长收缩高位下拉
首先做高位下拉,选择适当的负重,然后保持完整的运动幅度。
你的目标不是冲击最大的做组次数,而是在每次下拉时,努力下压肩胛骨,让杠杆静止在锁骨附近。
这里的关键是要集中精力下压肩胛骨,并把它牢牢固定在这个位置上。刚开始尝试时,你会发现这个动作很难。
一旦你找到了极限下压和收紧的感觉,再开始使用全幅度动作做高位下拉。
在接下来的几周或几个月里,你会慢慢地将下拉力量提升到接近体重的程度。当你达到这个水准,就是时候进阶成引体向上了。
等长收缩引体向上
就像做高位下拉那样,我们将采用类似的“进阶流程”来对待引体向上——每次拉到顶端时,努力下压肩胛骨,做出静态收缩,预先找到斜方肌下部的感觉。
本质上,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拉到一个高得不能再高的位置。你的上胸贴近杠杆,同时积极保持肩胛骨下压。
你的初级目标是完成3组20秒的等长收缩引体。这是相当有效的,让你的斜方肌下部学会维持较长时间的高度紧张。以后你就能有效把这种稳定能力转移到卧推和推举中。
一旦我们掌握了“等距”的引体,就应该开始做全幅度引体了。如果你依然感觉自重引体进行时没法很好做到肩胛骨下压,可以先用带“助力”的引体。
我推荐弹力带引体,它有许多优势:
1.你并不需要拉起你的实际体重。
2.你可以轻易使用各种规格的弹力带调节助力。
3.当下放到最低,你力量较弱时,弹力带给你最多的助力。而拉到最高,你力量较强时,弹力带给你最少的助力。
4.相比有些带助力器的引体机,弹力带引体让你身体的移动轨迹更自由。
这里的进阶方式很简单。逐渐使用越来越小的带子,直到你可以用最小的弹力带完成3组5-6次肩胛骨完全下压的引体,就可以彻底移除它们了。
最后的进阶是:先用正手做引体,再切换成对握,最后是反握。随着握姿的切换,你在引体时收紧斜方肌下部的难度会逐渐增大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明白,斜方肌下部对于正确的动作、和你的整体健康有多么重要。
如果对赛普健身教练培训感兴趣的话,大家可以加入赛普健身,来赛普健身教练培训基地实地考察一下,看看它推荐的课程,以及关于赛普健身的各种情况,通过了解和对比,相信大家也能够对赛普健身教练培训有更深入的理解了。
关于“比人鱼更帅,更难的是飞鱼线”如果你还有疑问或不确定你所要学习的方向,请与赛普健身在线老师联系,老师会根据你的情况,为你做个科学规划,推荐合适你的班型,并且告诉对应的学费。